失信記錄是企業“永遠的污點”,很多企業因為失信,被掛上了“黑名單”,受到多部門的聯合懲戒。其實,失信懲戒,只是一種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讓信用機制發揮更大作用。
被列入失信“黑名單”的市場主體,只要法定責任和義務履行完畢,相關行為的社會不良影響基本消除,就可以完成信用修復。這實際上是懲戒失信、獎勵守信的內在要求。有懲有獎,信用的激勵效應才能最大化。只有找回失去的信用,才能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守信激勵政策。
企業為何被列入行政處罰名單?
涉及特定嚴重失信行為:
特殊行業比如消防安全、食品藥品、生態環境等領域被停產停業或者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將被列入涉及特定嚴重失信行為,對涉及特定嚴重失信行為的行政處罰信息,將按最長公示期限(三年)予以公示,公示期間不予修復。
涉及一般失信行為:
涉及一般失信行為的行政處罰信息主要是指性質較輕、情節輕微、社會危害程度較小的行政處罰信息。在網站最短公示期限為三個月,最長公示期限為一年。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涉及嚴重失信行為:
涉及嚴重失信行為的行政處罰信息主要是指違法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社會危害程度較大的行政處罰信息。在網站最短公示期為六個月,最長公示期限為三年。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信用修復涵義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其中規定要探索建立信用修復機制,即失信市場主體在規定期限內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的,可通過作出信用承諾、完成信用整改、通過信用核查、接受專題培訓、提交信用報告、參加公益慈善活動等方式開展信用修復。
哪些市場主體可以進行信用修復?
1、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受到市場監管部門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信息,市場主體可以申請信用修復。
2、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的被市場監管部門以外的政府部門認定的市場主體失信信息的修復,由認定的部門負責。
不可修復的行政處罰信息范圍:
1、在最短公示期三個月內的行政處罰信息。
2、屬于嚴重失信行為的行政處罰信息。
3、在信用修復后一年內再次被給予的行政處罰信息。
4、失信主體因行政處罰而被列入失信受懲黑名單和重點關注名單的,按照相應名單管理要求公示和開展修復。
5、經行政處罰決定部門認定的,或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不可修復的行政處罰信息。
信用修復的條件有哪些?
市場主體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可以申請信用修復:
1、行政處罰信息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期已屆滿1年。
2、已對失信違法行為進行糾正,完成整改,該失信違法行為的不良社會影響基本消除。
3、自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日起,1年內未再發生失信違法行為。
信用修復需要哪些材料?
符合信用修復申請條件的失信市場主體應準備好申請所需材料:
1、信用修復申請表,須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單位公章。
2、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身份證原件,企業營業執照副本及加蓋公章的復印件。
3、信用承諾書,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開。
4、失信違法行為糾正情況、履行責任義務的證明材料。
信用修復要走哪些流程?
申請→受理→審核→決定→歸檔
信用修復的處理決定有哪幾種?
信用修復還有哪些特別規定?
1、失信市場主體在信用修復過程中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市場監管部門將作出撤銷信用修復決定,并且自撤銷決定之日起3年內不再受理其修復申請。
2、失信市場主體在獲準信用修復后,不履行信用承諾,再次發生失信違法行為的,自再次發生失信違法行為之日起3年內不再受理其修復申請。
信用修復機制,既是給失信主體一個改正錯誤、重塑信用的機會,也是監管部門依法行政、增強服務意識的必然要求。通過實施信用修復,建立自我糾錯、主動自新的社會鼓勵與關愛機制,引導失信主體在規定期限內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有利于提高企業誠信經營和信用管理水平,保護信用主體的信用權益,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