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信用評級體系,夯實中小企業信用基礎
作者: 方圓資信信用評級
古語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古往今來,信用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信用更是企業的“金名片”,是企業贏得客戶、拓展市場、擴大融資、實現發展的強身之道。良好的信用評級是企業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身份證”,是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通行證”,更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
信用評級是由專業的機構或部門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對企業進行全面了解、考察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對其信用狀況作出評價,并用專用符號或簡單的文字形式來表達的一種管理活動。信用評級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信用關系發展的產物,可以為經濟管理部門、金融機構、投資者、商業伙伴提供客觀、公正的資信信息,以加強管理、規避風險、優化投資、促進銷售、提高效益。
對企業來說,開展信用評級意義重大。首先,信用評級是企業確立身價、建立市場地位的“金鑰匙”。良好的資信等級可以提升企業形象,贏得合作伙伴和管理部門的認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競爭能力;其次,信用評級是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擴大融資的“敲門磚”。對于融資企業來說,信用評級就是品質認證的標簽,良好的信用評級可以展示企業實力,降低融資成本,增強籌資能力;第三,信用評級是企業認識自身、改善經營管理的“風向標”。信用評級是對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全方位的綜合評價,評價過程也是對企業進行問診的過程,通過評價,企業可以明白自身存在的問題和風險,由此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
企業信用評級包括工業、商業、交通、建筑、房地產、旅游、服務等公司企業和企業集團的信用評級以及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證券公司等各類金融組織的信用評級。一般由獨立的信用評級機構采用自己設計的信用評級指標體系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對企業的資信狀況進行客觀的評價。評級結果的準確性一方面取決于評級指標體系的完整性、評級標準的合理性、指標權重的科學性,另一方面也取決于獲取企業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實性。
由于對中小企業信息獲取的難度較大,傳統的信用評級體系主要基于大型企業的特征而設立。信用評級指標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定量指標,主要對被評估人運營的財務風險進行評估,考察會計質量,包括判斷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流動性狀況的各類指標;另一類是定性指標,包括行業風險評估指標和企業自身素質評估指標。每一類中具體指標的選定各評級機構會有細微的差異,但大體相同。評級標準一般根據企業所在行業的總體水平確定,行業平均水平反映出的也是信息披露比較全面的大型企業的水平。因此,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基于大型企業的信用評級體系不僅不適用,而且所形成的信用評級結果也嚴重影響對中小企業的市場地位和競爭能力的判斷,成為制約中小企業交易和融資活動的重大障礙,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歷史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民營經濟歷史貢獻和重要地位,持續發展和壯大民營經濟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小企業是我國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遇到的融資難題是實現民營經濟壯大的根本要求,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全面、客觀評價中小企業的資信狀況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根本支撐。
完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調整評級信息獲取的手段和途徑。由于大多數中小企業未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尤其是一些關鍵的軟信息。評級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通過公開披露的信息獲取評級資料的路徑,評級人員一方面要更多地進行實地調查,通過與企業相關負責人和關鍵人員的溝通形成對企業經營狀況的自我判斷,另一方面通過外圍調查分析企業提供信息的準確性,比如借鑒“克強指數”通過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貸款發放量來判斷經濟運行狀況的思路,運用耗電量、耗水量甚至通訊費用等來判斷企業的生產規模、交易頻次,從而獲取更多、更準確的信息。
二、調整評級指標體系中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的比重。由于定量指標設置更清晰,計算更直觀,結果更明了,傳統評級指標體系中定量指標設置較多,權重較高。中小企業總體來看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核算不規范,財務數據存在失真,過多依賴財務報表的定量指標無法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和未來成長能力。因此,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指標體系中應減少定量指標的比重,擴展反映企業創新能力和未來發展能力的定性指標。
三、調整定量指標體系中使用數據的來源渠道。大多數的定量指標的計算依據的都是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由于中小企業的財務報表未經審計,財務信息可能無法真實反映其經營情況,尤其是償債能力。因此構建定量評級指標時可增加對企業現金流的分析,比如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年經營現金凈流量/年末流動負債)、資產現金回收率(年經營現金凈流量/平均資產總額),因為企業現金流可通過對賬單和稅務單進行核實,提高準確性,而且現金流也是企業支付手段的真實來源和履約能力的真實反映。
四、增加定性指標的維度。傳統的定性指標主要集中于對企業管理水平和履約記錄的反映,中小企業的優勢更多表現在創新性和成長潛力,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的判斷非常重要。定量的財務指標更多地反映的是過去的經營成果,處在創業階段的企業財務表現可能不佳,過多地基于過去所做出的評價可能會將“未來之星”扼殺在搖籃中。因此定性評價指標中應增加判斷企業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指標,比如通過研發人員的數量和已有成果質量、企業創新性投入的規模、創新活動的影響力等指標反映企業的創新能力,通過行業發展前景預測、企業市場開拓能力等反映企業未來的成長潛力。
完善信用評級,建立適用于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指標體系對正確評估中小企業的質量大有裨益,對培育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增強民營經濟發展實力至關重要。與此同時,完善的信用評級體系也有利于夯實中小企業信用基礎,構筑堅實的企業誠信文化,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而建立完善的信用評級體系則需要各類信用評級機構堅守中立、堅持探索、堅定信念,弘揚誠信文化,任重而道遠。